2020年人教部编版高中必学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漫说名字文化
当大家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名字文化。汉族的名字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培养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围区域。
每人都有我们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可以替代的。在大家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来自于上古,几乎都存有我们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姓秦的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伙庭内很多民族纷纷使用汉姓,每一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大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持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以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叫人千里以外也互为依托;目前,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在哪儿,仰望“四知堂”的匾文,大家了解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大家也了解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大家的人名文化历史也非常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忌讳;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忌讳,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将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风靡二字;由唐宋年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国内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含字、号,还有学名、乳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我们的志向、性情和旨趣。
大家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国内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是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办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年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名字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大家每一个人的身上。大家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大家所有人都要对其兴衰负责。怎么样传承大家的名字文化,这个问题需要大家每一个人考虑。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家来自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都存在着我们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绵延持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大家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我们的志向旨趣。
D.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含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
2.下列对“名字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几乎每一个姓氏都有我们的起源故事,每一个姓都是-部历史。
B.名字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C.每一个人都是名字文化的传承者,都应付它的兴衰负责。
D.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名字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国内文化传统的道徳观念。
3.依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如今社会,宗亲仍可以叫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大家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可。
B.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忌讳,现在这种忌讳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C.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国内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降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国内古时候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D.名字文化之所以是国内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要原因是没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名字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乘公交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青年,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失方向了。
他犹豫了半天,非常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什么地方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女孩,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类话也没什么错了,但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知道,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女孩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需要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如果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很好,既帮助了其他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必须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目前的青年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可以说青年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你这么一说大家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你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你”啊“你”的。哪个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你如此上了年龄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无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生如何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爸爸妈妈也这么说吗?”
你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生爹妈一抬出来,女生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不再计较,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有说呢:
“瞧你那打扮,估计你爸爸妈妈也管不了你。”
后面的事大伙就不言而喻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女孩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讲出:“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只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伙跟着生一肚子气!大伙即使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非常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有说呢:“早了解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了解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置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女孩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觉得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能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剖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有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措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
B.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引入反感,这说明大家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可以表现出乘乘公交时乘客无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D. 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考虑和担心,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考虑缘由和深思自我。
E. 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以外地年轻小伙子的问话为开端,然后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的话语推进了故事一步步向前进步。
5.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如此安排有哪些样的艺术成效?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剖析。(6分)
2、古时候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可以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可以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_。
6.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倘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冢:墓地)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C.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而卒葬之(卒:死)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赐予)
盖音谬也(谬:错误)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征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宾结构后置)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动句)
C.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D. 有碑仆道。(省略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认知与信赖,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直接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无论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只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乙文中写山洞的状况,有详有略,略写前洞,详写后洞。
D.乙文中对比手法明显。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窈然,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少,余之至浅与好游者所至,余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时的后悔,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5分)
(二)古时候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0-11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哪个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买卖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娄山关①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要紧隘口,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娄山关与蒋军进行了激战,并最后获得胜利。
10.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词依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忆秦娥·娄山关》是小令。
B.词牌原是曲谱的名字,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沁园春”“忆秦娥”是词牌,“长沙”“娄山关”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
C. 《忆秦娥》里“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咽”的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沁园春》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
E. 《忆秦娥》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11.结合原文,对比两首词景物特征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再别康桥》中作者情感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历来用《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革命者身赴敌处的英雄气概。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源于己才能出色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容易见到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关羽一边笑着和下属喝酒,一边同意刮骨疗伤的治疗,左臂上鲜血流淌,而关羽谈笑自若。
②在天山区域,牧民们都爱马放南山,由于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③日前传得沸沸扬扬的前央视名嘴郎永淳醉酒驾驶一事终于尘埃落定,法院以犯危险驾驶罪判处其拘役三个月,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④“扎克伯格神奇地掌握了中国中文,并用汉语通中国学生对答如流,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盖茨对扎克伯格会讲中文不吝赞扬的溢美之词。
⑤迎面走来一个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他身着短衫,步履稳健。
⑥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大家千万不可以性格孤僻,卓尔不群,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将根据中共十九大作出的策略部署,推进形成全方位开放,包含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环境也将愈加开放、透明和规范。
B、新预案进一步健全预警分级标准和应对减排手段,将重污染天气应付作为改变目前环境空风韵量的要紧方法,发挥重污染天气应对预案的充分用途,准时发布相应级别预警,并采取有效手段,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减轻污染程度。
C、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的数据显示,智利青少年抽烟比率有所降低,特别是13至15岁青少年的烟草消费量显著降低,但智利仍是拉美区域青少年抽烟最多的国家。
D、十月9日下午,上海民在地铁13号线遇见了正在备战上海网球大师赛的费德勒,一身休闲打扮,忙里偷闲,走进地铁车厢近距离地感受自己所喜欢城市的生活步伐。
15、下面几种情境话语,适合、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 “李主编,奉上新进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作家王某对出版社主编说。
B. “能光临这个茶话会跟各位共叙友情,我感到非常高兴,祝大伙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某部门经理参加部门新春茶话会发言。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媒体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区域间矛盾问题时表达我们的建议。
D. “好吧,既然诸位这样客气,那样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策略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合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低于15个字。(5分)
除去饮酒、赏菊、登高外,__________________。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到了宋朝,大家过重阳节时,除去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_____________。据《梦梁录》卷5《9月》记载,重阳节大家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为何要插旗?不是为了美味,只不过为了好看。当然,除插旗外,______________,南宋三大将领之一的张俊重阳节送给宋高宗的糕点就是把它们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样子。
17.下面文段有三处判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法,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要紧的进步策略,不只为中国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给沿线上的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些进步机会。这类国家开始认识到,只有参与“一带一路”的合作,才能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假如拒绝合作,势必致使本国经济的倒退,也将会使本国陷入一场紧急的文化危机。
①解决本国就业问题的途径不仅有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一条。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文化的兴盛兴盛,就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理解与感受,请据此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与分析
1、现代文阅读:(2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
【分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的是“大家……几乎都存有我们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C项,“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于文无据。D项,依据倒数第二段“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是“家讳”,不包含“社会避讳”。
2.D
【分析】D项,偷换定义。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名字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
3.C
【分析】C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不可以得出“清朝是国内古时候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4.CD【析】C项,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并未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D项,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有误。此文的语言特征是轻松俏皮中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考虑和担心。
5.参考答案:①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②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能够帮助推进情节进步。(2分)
③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这种现象的常见性,能够帮助突出主题。(2分)
2、古时候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6.D(赐:恩惠。)
7.B(不是被动句,被的意思是遭受。)
8.A(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直接”是间接。)
9.(1)依赖其他人的力量,又反过来伤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了我们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因”“敝”“所与”“武”的讲解各1分,句意1分)
(2)大家出洞将来,就有人埋怨那倡导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既”“咎”“余”“极”的意思各1分,句意1分)
(二)古时候诗歌阅读(11分)
10.AC(答A给2分,答E给3分)[A词依长短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达240字),《沁园春·长沙》是长调。C项,“咽”的意思是低沉,渲染了战争场面的悲壮。]
11.第一首词景物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第二首词景物苍凉沉郁。第一首词用红、绿、白等色彩的景物构成画面,具丰富感,“击”“翔”等动词的用法非常有力量,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活力。第二首词西风、霜、晨月、苍山、残阳等意象,色调暗淡低沉,画面苍凉沉郁。(概括出景物特征4分,结合诗句剖析2分,能捕捉住主要意象,抓住意象的特征剖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1)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分析: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时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状况下),此处符合语境;马放南山:意思是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此处属望文生义。尘埃落定:比喻事情又了结局或结果,此处符合语境;溢美之词:过分夸赞的话,与前面语境中的“赞颂”重复;短小精悍:既可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可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此处符合语境;卓尔不群:出色卓越,超出常人,是一个褒义的成语,在这里不合境。
14、C.分析: A项缺少宾语。在“全方位开放”后面加“新格局”;B语序不当。把“充分”挪到“发挥”前。D、缺少主语。“一身休闲打扮”前加“他”
15、D(“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A项,“惠存”的意思是请保存,敬辞,多用于赠人照片、书本等时所提的上款。不合语境。B项,“光临”敬辞,用在其他人的身上,此处不能体。C项,语体色彩不能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合适用于媒体发布会这种正式场所。)
16、参考答案:
(1)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一大风俗;
(2)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
(3)重阳糕还有别的装扮;
17、参考答案:
②拒绝合作未必致使本国经济倒退;
③拒绝作未必会使本国陷入紧急的文化危机.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注意语段中的表述绝对的地方“势必致使”“将会使”
4、作文(40分)
立意的思路:要以文化为切入点,写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两个原因缺一不可。但文化的内涵又非常丰富:文学(诗词歌赋小说等)、艺术(雕塑,书法、国画、工艺、音乐等)、历史、地理、民俗、饮食等等,切入的点可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