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无数次的禁止和训斥,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惟一被觉得靠不住的人,是祸害之源。他是这样的不值一提,比那些便宜的物品价值更低。
其实,孩子的心理比爸爸妈妈一般以为的要敏锐得多,虽然爸爸妈妈可能自觉得如此做是在保护孩子、教育孩子,但,孩子感觉到的却是爸爸妈妈的蔑视,他的尊严遭到了紧急打击,继而会产生一种持续的挫折感。如此,自卑的心理就开始影响孩子原本活泼单纯的性格特点。
其实,大家常常并无需牺牲杯子或其他财物来保护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最需要的是认真知道孩子智商和心理的进步过程,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注意观察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需要,修正我们的错误心态,进而主动考虑并掌握一些好用的教育办法和方法。
比如,对于比较小的婴幼儿,为了预防他们失手打碎一些物品,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常见的诸如餐具、洗漱杯等等,替换成不容易损毁的铁制品或塑料制品,把那些可能伤害孩子的利器,譬如刀、剪、针等物品,放在孩子不容易发现、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此就能防患未然,降低当面阻挠或制止孩子行为的必要。
当孩子坚持用爸爸妈妈的玻璃茶杯,爸爸妈妈可以教他怎么样拿稳这个外表光滑的茶杯,并且提醒他,这个杯子在碰到地面时会破碎,所以要多加小心。万一茶杯真的被摔碎了,爸爸妈妈要掌握冷静处置,千万不可以怒火中烧、大呼小叫,甚至夸张地嘲弄孩子无能、责骂孩子任性。此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玻璃杯子比起塑料杯子更光滑,困难拿稳,下次拿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呦。来,大家一块把这类玻璃碎片扫干净吧。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主动配合以满足孩子心智进步的需要。譬如,买一些容易穿上和脱下的衣服,如此,孩子在尝试独立穿衣时,就困难受挫。总之,换个方法、换种心态,用一些方法,提前做一些预防工作,主动配合孩子的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都会从中获益。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爸爸妈妈要掌握不露痕迹地帮助孩子。譬如,幼小的孩子确实精细动作没进步好,他常常会笨拙地开一个罐子,或摆一套积木,等等,爸爸妈妈不要感觉看不过去,过去不由分说:应该如此,应该那样。明智的做法是:爸爸妈妈和他一块玩,面对面的帮他摆好东西,或开好盖,而且爸爸妈妈要说:你看,如此做,你会做好的。待会儿咱们再做几次,怎么样?既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他高开心兴的多练几次,让他有成功的领会。